3.4 线槽连接:
线槽及附件连接处应严密平整,无缝隙,紧贴建筑物固定点最大间距见表3-35。
3.4.1 槽底和槽盖直线段对接:
槽体固定点最大间距尺寸 表3-35
槽 板 宽 度 (mm) 固定点最大间距 (mm)
固定点型式 20~40 60 80~120
中心单列 800
双 列 1000
双 列 800
槽底固定点的间距应不小于500mm,盖板应不小于300mm,底板离终点50mm及盖板距离终端点30mm处均应固定。三线槽的槽底应用双钉固定。槽底对接缝与槽盖对接缝应错开并不小于100mm。
3.4.2 线槽分支接头,线槽附件如直通,三通转角,接头,插口,盒,箱应采用相同材质的定型产品。槽底、槽盖与各种附件相对接时,接缝处应严实平整,固定牢固。
3.4.3 线槽各种附件安装要求:
3.4.3.1 盒子均应两点固定,各种附件角、转角,三通等固定点不应少于两点(卡装式除外)。
3.4.3.2 接线盒,灯头盒应采用相应插口连接。
3.4.3.3 线槽的终端应采用终端头封堵。
3.4.3.4 在线路分支接头处应采用相应接线箱。
3.4.3.5 安装铝合金装饰板时,应牢固平整严实。
3.5 槽内放线
3.5.1 清扫线槽。放线时,先用布清除槽内的污物,使线槽内外清洁。
3.5.2 放线。先将导线放开抻直,捋顺后盘成大圈,置于放线架上,从始端到终端(先干线后支线)边放边整理,导线应顺直,不得有挤压、背扣、扭结和受损等现象。绑扎导线时应采用尼龙绑扎带,不允许采用金属丝进行绑扎。在接线盒处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150mm。线槽内不允许出现接头,导线接头应放在接线盒内;从室外引进室内的导线在进入墙内一段用橡胶绝缘导线,严禁使用塑料绝缘导线。同时,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措施。
3.6 导线连接:
导线连接应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值最小,机械强度不降低,并恢复其原有的绝缘强度。连接时,应正确区分相线、中性线、保护地线。可采用绝缘导线的颜色区分,或使用仪表测试对号,检查正确方可连接。导线连接见3?、3.8节有关内容。
3.7 线路检查绝缘摇测请见3?、3.8节条有关内容。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fl。
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4.2 基本项目:
4.2.1 槽板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槽板紧贴建筑物的表面,布置合理,固定可靠,横平竖直。直线段的盖板接口与底板接口应错开,其间距不小于100mm。盖板无扭曲和翘角变形现象,接口严密整齐,槽板表面色泽均匀无污染。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2 槽板线路的保护应符合以下规定:线路穿过梁、柱、墙和楼板有保护管,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槽板断开,导线加套保护软管并留有适当余量,保护软管应放在槽板内。线路与电气器具、塑料圆台连接平密,导线无裸露现象,固定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3 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槽板内无接头,接头放在器具或接线盒内。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3 允许偏差项目:
槽板配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36的规定。
槽板配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3-36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 方 法
1 2 水平或垂直敷 设的直线段 平直程度 垂 直 度
5 5 拉线、尺量检查 拉线、尺量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安装塑料线槽配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整洁。
5.2 接、焊、包完成后,盒盖、槽盖应全部盖严实平整,不允许有导线外露现象。
上一篇:灯具及吊扇安装施工工艺 下一篇:塑料护套线明配线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