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建筑库建筑学堂建筑知识施工方案给城市建筑加点文化味

给城市建筑加点文化味

05-17 17:07:39  浏览次数:472次  栏目:施工方案
标签:弱电工程施工方案,市政工程施工方案, 给城市建筑加点文化味,http://www.ttjzk.com

颇具现代气势的上海
夜色中的上海大剧院2g' border=0>
法方参与设计的北京国 border=0>
法方参与设计的上海南站i/Up5552950.jpg' border=0>
上海体育场被公认是颇具文化含量的当代建筑
不久前,“法国视觉·当代城市与建筑艺术展”在北京开幕了,让国人感到欣喜的是,该展不仅可以让人领略到来自法国的一些经典建筑,还有机会聚焦近年来大批矗立于中国大地上的法国建筑师们的杰作。众所周知,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凯旋门……无不是法兰西民族浪漫情怀的外化,那么,中国呢?在不断推进的城市建设中,无论是本土建筑师还是国际合作项目,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融合方面,做的又如何呢?

法国建筑师的“中国制造”

这些年来,法国建筑师的作品在我国的40余座城市诞生。仅北京,就不乏像国家大剧院、法国驻华大使馆、北京数码港、北京城市历史博物馆、北京农展馆、西直门车站、北京永定门改造工程、什刹海地区重建计划、圆明园遗址开发计划等在建、建成及计划项目。据了解,在此次参展的350件建筑作品中,在华建筑项目包括40多个法国建筑设计单位负责的约80个建成项目、研究中项目和参赛项目,还有100多个只在放映机屏幕上展示出来的精选项目。

说到在中国的建设项目,法方策展人贝尔特朗·勒莫瓦纳一再表示,法国建筑师的建筑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环境。比如大连人文大厦的建筑设计,其灵感据说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阴阳二元论。大厦像一个巨大的圆柱矗立在一圆形广场之上,广场四周是一圈长廊。一面黑亮,另一面则凹陷下去,在激光探照灯光线之下,空洞的一部分被光线所填满,大楼显得充满生气。

而著名的上海大剧院则融合了“天圆地方”的观念。地基是方形的,顶是拱形的,象征天圆地方。正在进行的成都天府广场改造项目则表现了法国建筑师对当地环境的重视。设计师在一个公园内重建了一个文化环境,一个让人回想起旧时皇宫城墙遗迹,这个公园仿佛是四川省特色风景的缩影。而北京永定门改造项目的设计原则是保留原有视野,以尊重该地区的历史价值。

建筑师应该是艺术家

对于国内的城市建筑,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章明说,中国建筑师辖属于建设部,法国建筑师则划归文化部。法国建筑师都自视为艺术家,而不是工程师。建筑学的两大流派:布杂和包豪斯,而布杂早期就是一个艺术学院。从广义的角度上说建筑就是文化,把建筑看成文化,建筑师的认知和定位就可能截然不同,关注的问题、思考的角度就不一样了。在这种艺术和文化的熏陶上,中法差别较大。在中国建筑本土化和国际化对接与交融的大背景下,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不是简单的“怀旧”与“把玩”,而是要从作品的观念中去实践、延伸。

向法国建筑学习什么

“对于法国建筑,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学习其建筑手法、设计,而是一种文化的氛围,宽松、自信的文化氛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的话直指要弊,“对一座建筑的设计,如果只在形式美学的范畴去研究,再好也只是‘眼大而无神’,只有抓住时代特征,才能真正创作出不朽的作品。”而章明也表示,面对大量国外建筑师涌入中国,国人好像有一种文化畏缩的心理。因为同样一个设计,是本土建筑师做的,可能就得不到认可,是国外建筑师做的,就能得到认可。国外建筑师得到了比本土建筑师更好的创作条件,即使不是被盲目的认同,也是被给予了更大的宽容与空间。

但不容否认的是法国人对文化的态度。“他们非常注重对各种文化的融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任力之在法国学习期间对这一点就深有感触。法国有超过5000家博物馆、众多的剧院、上千个图书馆和阅览场所、许多文化会所及形形色色的文化场所。但法国建设更多的文化设施的脚步从未停住。这得益于国家对该领域的一贯支持,同时大部分城市也意识到文化是人文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座城市吸引高级外来资本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其文化的产出。

中国城市建筑的新视觉

近年来,中法两国在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显示了当代城市建筑在文化追求上所迈出的合作步伐。“150个中国建筑师在法国”项目,邀请150位中国建筑师赴法培训,其中包括在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据了解,目前,法国已与清华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同济大学等展开了此方面的合作。2004年北京老城改造问题的探讨就吸取了巴黎、罗马和北京等地专家的意见。这一项目证明,建筑艺术在不同文化的对话中吸取养分并不断进步的新景象。

,给城市建筑加点文化味
++《给城市建筑加点文化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