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建筑库建筑学堂建筑知识施工方案吴良镛:中国建筑文化复兴需要理论的繁荣

吴良镛:中国建筑文化复兴需要理论的繁荣

05-17 17:05:31  浏览次数:530次  栏目:施工方案
标签:弱电工程施工方案,市政工程施工方案, 吴良镛:中国建筑文化复兴需要理论的繁荣,http://www.ttjzk.com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型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房地产业的兴起,这一切都极大地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建筑事业的兴旺。国际建筑师瞄准这巨大市场,纷纷“抢滩”中国,给中国的设计单位带来了巨大冲击。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在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当中指出,旧的体制制度,旧的建筑标准、价值取向等被打破,需要建立新的体系。新体系的建立需要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之上,但理论的建设应是不可或缺的。

  理论空缺需引起足够重视

  在当前建设急剧发展,设计过程匆忙,创作风气浮躁的情况下,面对理论的空缺,人们感到了茫然,即为西方种种流派所困惑,在并没有任何“主义”的帽子扣压下,呈现出一种“下笔没有主意”的现象。吴良镛认为,严重点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一个悲剧,是理论的迷茫与思想的贫困,是对我们长期轻视理论思维的一种惩罚。

  吴良镛说,过去一向认为,像我国当前这样快的发展速度,这样大规模的建设量,必然要出现第一流的建筑理论、建筑精品、建筑大师,现在看来,理论上应该如此,并不以为过,但也急迫不得。在对中国现实情况做了粗略的分析之后,一方面看到了建筑事业各方面的进步,并不乏成功之作,人才逐步浮出水面,新事物萌生;另一方面也看到学术理论空气仍是太沉闷了,建筑评论、方案评审并未多涉及理论问题,这也触及了当前阻碍我们建筑创作水平提高的深层原因,包括体制、社会认识,等等,其中整体理论水平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关键问题之一。然而,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回归基本原理”,进行理论的基本建设,而当前建筑界针对所费不赀的“畸形建筑”的频频出现,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切实际、与国力不相称的高标准,因而重新引起的有关“适用、经济、美观”的讨论,其用意是良善的,而其声音却也是软弱的。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唤起建筑学术界代表人物足够的注意,难以向历史交待。

  中国建筑文化尚待传承开拓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遗产,可惜基于历史原因,对历史传承与理论总结、开拓明显不足。上世纪50年代以来直至文革,中国建筑设计走过了曲折的道路,频繁的批判之后所造成的思想混乱与理论真空,至今仍然存在有后遗症;而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一度与西方建筑在学术沟通上的中断,中国建筑界的许多人,对西方现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都缺乏全盘而贯通的了解,忽然又面对了所谓“现代建筑已经死亡”的尴尬局面,以及蜂拥而至的20世纪最后20年西方建筑理论领域中虽然驳杂却并不成熟的学派纷呈、莫衷一是的表面繁闹现象,使得中国建筑师,包括有才华的青年一代,一时间变得无所适从。近年来在建筑史学、建设实践方面虽然有可喜的发展,但还不能说对我们的理论建设起到了足够的影响。

  探索中国建筑文化需中西结合

  吴良镛院士认为,探索中国建筑文化的前进道路,应该与对西方学习借鉴,包括在建筑理论方面的学习,并要与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探索和实践总结联系起来考虑,以求对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任务进行战略思考。具体说来:

  第一,我们在谈论要活跃自己的理论思维时,一般总是希望注意不要陷入盲目跟风、追求时尚的误区,更不要把建筑等同绘画和雕塑一样纯艺术的东西,从而过分热衷于某种有悖理性或不合逻辑的新潮或前卫。

  第二,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与交融是必然现象,并会日趋明显。对此需要提高认识,不断剖析全球的大趋势,对动态的发展有所察觉,增加对新事物的敏感,汲取其有益的东西,同时还要积极地、深入地发掘民族的、地区的建筑文化。传统文化可能是创造的源泉,例如对比西方建筑理论的发展,建筑、城市规划与园林并行发展,而中国从古代秦汉都城起,就趋于整体发展,这种整体观念可视为优良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我们应该确信,中国建筑文化对于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终将会是大有所为的。从上世纪30年代起对江南园林的发掘,40年代起对“四川民居”、“浙江建筑采风”等对民居的研究,到今天对“地区建筑”的发掘与创作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果,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第三,尽管我们过去走过了曲折的道路,而且直至今日仍然存在着不少困惑,摆在中国建筑师面前的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差别、社会不同阶层居住水平差距悬殊等种种问题,既困扰着我们,又激发我们对切合实际的,不同于西方的道路的探索,我们不能丧失信心。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未来走向。关键有待我们如何作为。当前中国建筑文化的深入发展,也必然会留下与这一趋势与走向密切关联的深刻烙印。

  第四,探索中国建筑文化的前进道路是就发展战略而言的,而不仅着眼于建筑形式。建筑形式是多方面因素、多种条件发展的表现,不可能主观地预为设定,需要随时代、随条件的变化而赓续创造;而与环境协调、和而不同、违而不乱、体现文化、求实精神等倒是不易的基本原则,应予以恪守。

  吴良镛院士说,我们肩负着中国文化复兴的时代重任,需要经历长期而艰苦的努力,而提高建筑理论修养与水平,无论如何,是我们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吴良镛:中国建筑文化复兴需要理论的繁荣
++《吴良镛:中国建筑文化复兴需要理论的繁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