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建筑库建筑学堂建筑知识施工方案建筑设计和历史意识

建筑设计和历史意识

05-17 17:04:48  浏览次数:526次  栏目:施工方案
标签:弱电工程施工方案,市政工程施工方案, 建筑设计和历史意识,http://www.ttjzk.com

  历史遗产的宝贵在于它是一种蕴涵巨大社会、文化、经济价值的不可再生性资源。

  罗金斯说:“一个建筑的最大荣耀不在于它的石材,不在于它的金饰。建筑的荣耀出自它铅华洗尽的墙上散发出来的回响、凝视、神秘的共鸣,不论过去的是与非。”

  保护有消极的保护和积极的保护两种。消极的保护就是视它尊贵无比,谁也不能动它,那么再宝贵的遗产也会因为生命的年轮结束而走到尽头。我想鹿和狼的故事我们总该知道吧,生物界尚且如此,更何况建筑界呢。

  当务之急是要引进新鲜血液,赋予历史以新的内涵。消极的保护很简单,与建筑师浑身不搭界,建筑师怕就怕积极的保护,那么一来就惟恐自己保护不周,让世人耻笑,落得个糟蹋历史遗产的罪名。

  在此,国外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代主义认为应该新老对比,或者折中的“连接体”,黑川纪章讲究“新陈代谢”和“灰空间”。这都是聪明和讨巧的做法。也很容易一鸣惊人。

  真正厉害的是查尔斯·柯里亚,在建筑创作中融入了他对建筑质朴的情感,作品高度体现了当地历史文脉和文化环境。大尺度的几何形体与大量地方材料的结合使公众感到亲切的同时得到鼓励,其作品不炫耀财富和权利,而是展示普遍的情感以及对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但是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呢?

  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讨巧的做法学起,诸如新天地和陈芳故居抑或是新黄浦城市体系,国外早有先例,正好用到点子上。

  保护的阻力与其说是来自政府,不如说是来自老百姓,他们的生活没有了保障,几辈子人挤在几十平米的破屋子里,不就指望着能住上宽敞舒适的大房子吗?历史保护要引进市场机制,才能很好的运作。这种矛盾我想每一个参与过历史保护的人都深有体会,都说是为了大众大众,连大众都不支持,那么做的还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历史保护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

  参考文献

1. 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周卜颐译,中建工出版社,1991年 5月

  2. 勒·柯布西埃,《走向新建筑》,陈志华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3. 文聘元,《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作家出版社,1997年10月

  4. 董卫,《城市更新中的历史遗产保护——对城市历史地段/街区保护的思考》,选自《建筑师》94期,中建工出版社,2000年8月

  5. 沈克宁,《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选自“世界建筑”8806期

  6. 陈志华,《北窗集》,中建工出版社,1993年6月

  7. 马国馨,《丹下健三》,中建工出版社,1989年3月

  8. Ruskin, John, “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 New York: The Noonday

上一页  [1] [2] 

,建筑设计和历史意识